黑木耳的種植管理技術(3)

2017-08-01

(8)上堆定植:上堆,是為了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,使菌絲很快在耳棒內萌發(fā)定植、生長發(fā)育,這是接種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步驟。其方法是:先選好上堆地點,把雜草清除,酒少許殺蟲藥劑或漂白粉,耙入土內,然后將接種好的耳棒平放推起,堆成“井”字形或“魚背”形都可,堆高3尺,即用塑料薄膜嚴密覆蓋,周圍用土壓住,撒-圈殺蟲藥,防止螞蟻上堆吃菌絲。堆內溫度應保持22℃~32℃之間,濕度保持60%~70%,如果溫度過高時,可將周圍薄膜揭起通一次風,使溫度降下即可,每隔10天左右的時間,進行一次翻堆,即上下內外全面進行一次翻動。使堆內耳棒的溫、濕度經常保持均勻。第一次翻堆不必酒水,以后每翻一次酒一次水,若有機會接受雨水更好。約1個月左右時間即可定植。

(9)散堆排場:耳棒經過上堆定植后,菌絲已經長出耳棒,便可散堆排場。排場的目的,是讓耳棒貼地吸潮,接受自然界的陽光雨露和新鮮空氣,改變它的生活環(huán)境,讓它很快適應自然界,促使菌絲進一步在耳棒內迅速蔓延,從生長階段轉入發(fā)育階段。排場的方法,是把耳棒平鋪在地面上,全身貼地不能架空,每根間距2指。場地最好有些坡度,以免下雨場地積水淹了耳棒。每隔10天左右的時間進行一次翻棒,即將原貼地的-面翻上朝天,將原朝天的-面翻下貼地,使耳棒吸潮均勻,避免好濕的雜菌感染。約1個月的時間耳芽大量叢生,這時便可立架。

(10)立架管理:當耳芽長滿耳棒后,說明了菌絲的生長發(fā)育已進入結實階段,這時正需要"干干濕濕"的外界條件,立架后可以滿足它的需要,并可減少那些不適應這種條件的雜菌和害蟲。立架的方法,是用-根長桿做橫梁,兩頭用帶叉的樹丫子撐住,然后把耳棒斜靠在橫梁上,構成“人”字形,每棒間距2寸。每架以50根棒計算產量。上架后的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,俗話說“三分種,七分管”,“有收沒收在于種,收多收少在于管”,說明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。管理工作,主要包括除長草、雜菌、害蟲、調節(jié)溫濕度、空氣和光照。夏天中午要盡量避免強光直射耳架,冬季對始花耳棒要放倒,讓它貼地吸潮、保暖,促使來年早發(fā)芽、早結耳。

與《黑木耳的種植管理技術(3)》相關的文章:

熱門文章